商家設陷阱以次充好 學生買電腦屢遭價格欺詐
8000元電腦就值4000元
天津大學的大三學生小韓敘述了自己購買電腦上當的過程,頗具典型性。小韓說:“近日我和同學在賽博數碼廣場一家公司準備以7800元的價格購買一臺DELL筆記本電腦。我們用銀行卡付款后,店員給我們拿來機器并開了封,讓我們等待技術人員(后來發(fā)現該人是該店鋪的一名銷售人員冒充的)來安裝系統(tǒng)。技術人員與我們交談中稱自己只是負責安裝系統(tǒng)的,不負責銷售。隨后他又在安裝系統(tǒng)過程中突然很秘密地告訴我們:有一臺配置更高的機器,而且價格只要提高50元。他還透露這批神秘機器是一次展覽會的展覽樣機,現在還沒有上市,是老板通過關系才進了貨,聲稱使用AMD雙核高端處理器,此外用許多其他虛假數據謊稱所說的秘密機器性能遠優(yōu)于我們要的這款?!?/p>
“該技術人員看到我們信以為真后,便慫恿我們去跟該店店長協(xié)商換機器。該店店長沒有反對,很快從二樓拿來一臺樣機,且稱所說秘密機器外觀與樣機相同,只是配置不同。此時該技術人員又提出贈送鼠標并加付400元作為更換要求。我們被技術人員所稱的高配置所欺騙,就接受了要求。隨后該店店長便直接拿來了所謂的神秘機器,并且還帶來了一個編碼被故意毀壞的DELL機器包裝箱。當我們提出安裝系統(tǒng)時,店方又稱機器由于是未上市產品,不能在店里裝,還告訴我們由于該款機器未上市,即使出現問題也不要向DELL服務部報修,可以直接找他維修。之后店長便領我和一個同學去了賽博廣場外馬路對面的一家店里。我們到達那家店鋪時老板已在那里等候。系統(tǒng)安裝完成后,該店老板即給我們開了一張收據。但是收據上只寫了‘DELL筆記本’及‘價格8200元’,根本沒有機器配置明細、收款人簽名等內容。店方為我們將筆記本裝箱,我們就離開了商場?!?/p>
“回校后在使用機器過程中我們發(fā)現機器實際性能與店方所說的嚴重不符,遂進行了檢查。結果發(fā)現:機器包裝箱編碼已被人故意涂毀;筆記本底盤顯卡位置蓋板有明顯的凸起;筆記本背面幾處螺絲有明顯人為擰動痕跡;使用專業(yè)顯卡測試軟件無法測出該筆記本的顯卡型號,且測得的顯存與店方聲稱的高性能獨立顯存嚴重不符;通過DELL官方網站查詢發(fā)現,該配置的內存店方銷售時私自進行了升級,證明店方銷售機器前曾私自改動機器配置。且機器運行不穩(wěn)定,存在嚴重質量問題。”
找到店家交涉后,更令小韓等人氣憤:“第二天,我們帶著電腦與店方進行交涉。店里的老板得知我們要求更換機器后馬上惡言以對,并揚言將我們轟走。老板被店員拉到一旁,不久后溜走。一位店員開始與我們談更換機器的問題。他提出不能更換為原來的那款,只能給我們更換為華碩速龍?zhí)幚砥鞯臋C型,并且要額外加價,我們無法接受。我們遂向賽博消費者服務部尋求幫助。在服務部管理員的調解下,店方老板答應為我們更換,隨即以調貨為由離開。我們在店里等了兩個小時左右,店方突然反悔,以無貨為由拒絕換貨。后我們再次讓步,同意更換為華碩其他機型。又過了1個小時,店方老板再次反悔,提出更換為華碩機型另加折舊費2400元。我們無法接受店方的無理要求,我們要求老板將所購機器的收據中關于收款人、購買人及機器配置的相關內容補充完整,但店方填寫的配置與之前保證的大相徑庭。就這樣,該店以欺騙的手段將一款市場價4000多元的機器以8000多元賣給我們,嚴重侵犯了我們的合法權益?!?/p>
商家三招誘導消費者上當
據南開區(qū)消費者協(xié)會的工作人員介紹,類似小韓買電腦上當事例的很多,小韓雖然明知被騙了,在維權時舉步維艱。他們從受理的這類投訴中分析,不法商家慣用的有三招,誘騙消費者上當。
低價承諾
許多大學生在購機之前,往往要查閱網上的信息,從網上選擇機型,實際上網上的報價要比市場價格低些,一款數千元的筆記本電腦,市場價比網上價格要高出三四百元,就是說網上的報價在市場上根本買不到同種機型,但商家為了能穩(wěn)住顧客,進而實施他們的欺騙手段,表示同意以網上價格出售。
中途引誘
在雙方成交后安裝系統(tǒng)時,故意拖延時間,這時利用消費者缺乏商品知識進行誘導,先歷數消費者選擇的這款機型各方面的種種“缺點”,比如運行速度慢、性價比低等等,而后又向消費者推薦其他低配置或淘汰的機型,并謊稱其推薦的機型性能如何好、功能如何強,而且價格又不貴,加點錢就能換。由于消費者對電腦知識一知半解又購機心切,就輕信了商家的建議而落入他們設的陷阱。
票據填寫不清
不法商家得手后,為消費者開具票據時,故意只填寫機器型號和價格,配置等根本就不寫。這樣,即使消費者事后發(fā)現上當受騙也沒有證據證明有誤導行為,從而逃脫法律的制裁。
消協(xié)的工作人員說,當消費者發(fā)現自己遭遇了商家的價格欺詐后,只能找商家交涉,但是,消費者卻無法提供足夠的證據,證明自己被商家誤導,只能有苦說不出。他們接到這方面投訴時,通常是找到電子商城的市場管理部,受理后再要求銷售商與投訴人協(xié)商解決,但商城的市場管理部管束力不強,很多時候投訴人都只是得到象征性的賠償,如賠個小配件或退幾百元錢等。
如此欺騙銷售雖然屢被投訴,但一些不法商家并未就此罷手,受每臺機子幾百元或幾千元的利潤驅使,他們的欺詐行為反而更加猖獗。原因是這類電子商品,不是政府指導定價的商品,產品的價格由商家自主制定,依靠市場調節(jié)。所以,商家高價銷售的做法,原則上并不違法,商家就是鉆了這個空子。據悉,對這種以欺騙的手段高價銷售的行為,工商南開分局和南開區(qū)消費者協(xié)會已經聯(lián)合電子商城的管理部門,對轄區(qū)內的電子商城展開調查,一旦發(fā)現并查實有這種違法行為,將被驅逐出商城,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